对多数人来说,回家路上的商店是添购杂货,或满足你先前规划小确幸的好地方。但是这趟短短的超市之旅中,感官其实左右你的行为和购买品项,而且你几乎无法控制。
在进入货架通道前,你可以做几件事来改变自己的决定。
◆视觉:上层的甜味商品更有吸引力
走进商店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排新鲜蔬果,放在入口处让整家店看起来清新鲜美。如果一开始进入清洁产品区,看见一堆漂白水、洗碗精和抹布,后面的食物看起来就不那么可口。看到各种颜色并闻到农产品,能传达新鲜活力的印象。有很多超市现在使用印着「农场」或「市集」字样的木箱,暗示着原汁原味及在地性,表示自己是切切实实的杂货商又不忘本,即使你身处的卖场规模极大。
货物上架也有一定的安排,品牌间也会为了最佳位置而彼此厮杀,不过这不只是落入视线范围那么简单。消费者神经科学的重要人物卡洛斯.维拉斯科(Carlos Velasco)做过一项研究,发现不同产品放置的高度会影响购买欲望,因为我们会跨感官地把味道和视线高度做链接。
(由pixabay供图)
研究结论是,大多数人觉得「甜味」应该在高处,「苦味」应该在低处,这和我们已知的音乐与味道链接相符,人们通常会把甜味连结到高音,苦味多半是低音。在一家模拟超市的货架上,维拉斯科和团队多次调整甜味商品与苦味商品的摆放位置,当甜味商品放在上层货架时,受试者会觉得比放在下层货架时更有吸引力。把甜味商品放在苦味商品的上层,像是早餐走道的果酱放在马麦酱(Marmite)上,两种商品都会更诱人,消费者也更愿意购买。
商品包装是真正的战场,颜色、图案和诉求──每项元素的设计都是为了打动你的感官。
因为健康是当代食物潮流的首要重点,所以不妨来谈谈。人会本能地将绿色连结到健康,是因为它让我们想到大自然,因此如果产品有绿色包装,我们会认定它比不同颜色包装的同类产品来得健康,而且越重视健康概念的人就越容易会有这种想法。康乃尔大学教授强纳森.舒尔特(Jonathan Schuldt)请九十八名学生想象自己饥肠辘辘地站在超市柜台前,然后拿出两根点心棒让他们选择,两种产品都清楚标示所含的卡路里。两者的卡路里相同,但一个标签是红色,另一个则是绿色。即使数字相同,受试者还是认为绿色卡路里标签的点心棒较健康。虽然眼睛看见理性信息,但我们还是做出感性的回应,因为一种习得的感官连结:绿色是自然之色,所以一定是健康的。
其他颜色也有类似的效果,已知在认知上,红色比黄色沉重。有一份德国研究想看看这个跨感官连结,是否转换成人们评估食物与饮料热量的原则。研究人员让受试者选择一个虚构品牌的气泡饮料,瓶身不是红色,就是黄色,受试者都认为黄瓶里的饮料含糖量和卡路里都较低。
食品包装上的图片也会大幅影响人们的健康印象。先想象一下,一包饼干包装上印着小麦图案,然后旁边另一包饼干包装上则是饼干本身的图案。研究显示,我们会认为有小麦图案的那包饼干更健康,吃起来也更纯正。先前曾说过,回答自己更重视食品健康的人,就越容易受到这些视觉因素影响。
最后,如果包装上的文字标示对健康的好处,像是「百分之百全麦」或「全天然成分」,标示在产品上方的说服力会比放在下方来得大──健康代表轻盈,轻盈的东西应该在上方。
◆触觉:粗糙包装让人感觉天然
当你拿着一包食物时,就开始陷入「感觉转移」(Sensation Transference)作用,也就是某项感官体验转换成另一种特征,即使两者毫无关联。如果包装材质有点粗糙,就会预期产品更健康也更天然,回收卡纸包装的环保加分被转换成对里面食品的评价。你也明白该商品的成分可能充满化学原料,而且根本来自大财团工厂,但是因为感官的影响,粗糙外表让我们相信里面的食物来自关心地球的友善卖家。
不管触感如何,只要你拿起一样商品,十之八九就会把它带回家。我们拿着一样东西越久,购买机率就越大,因为你开始对它产生感情,这就是之前提过的禀赋效应。为了说服你购买,营销专家、店家和品牌商都无所不用其极地鼓励你触摸自家商品,他们可能会在包装上使用不同触感,让你拿起来以后感觉新鲜有趣,于是拿得更久。任何能引起触觉兴趣的包装,购买机率都会增加。
(由pixabay供图)
除了触感之外,拿起一件商品时也会感受到重量。包装重量会大幅影响我们的直觉印象,虽然自己并未察觉。例如对某些产品来说,重量象征效果(清洁类产品)、更有饱足感(食物),或更好的质量。如果品牌不是选择以重量来传递上述讯息(重量会提高运输成本),就可能会以包装图案、文字及底部加深来增加重量感。
超市的中段是冷冻食品,摆满令人垂涎欲滴的甜品,不过有一项你可以控制的触感元素,就是自己的体温。
◆触觉:感觉冷时容易冲动消费
一份有趣的证据显示,皮肤的温度感受会改变人们的决策。根据研究,人们会在心理上「调节体温」。正常情况下,调节体温是在冷时披上外套,但心理上调节的意思则是,会在其他方面做出一些认知决定来平衡我们的温度──透过直觉选择。研究发现,当我们感觉冷时,就会购买较多东西慰劳、犒赏自己;当我们感觉温暖时,会较容易做出理性决定。在研究中,受试者先分别经历低温或高温的环境,然后再请他们选择要吃巧克力蛋糕或水果色拉。低温组选择蛋糕,高温组选择色拉。基于这份研究结论,另一个实验则实地测量各家高级店面的温度;越昂贵的店,或是贩卖服装、鞋子、珠宝、订制蛋糕等奢华商品的商店,温度都偏低。
所以如果在走进冷冻食品区或精品店前,先穿上外套保暖,你就能避免花上一大笔钱买点慰藉的直觉动作。
◆味觉:用颜色与画面增加风味
在超市里吃东西的机会不多,除非你从熟食区买东西边走边吃,或是从熟食摊位拿到试吃品。其实有很多方法能让试吃品更美味,可惜通常都是穿戴围裙和手套、面无表情的工作人员,用塑料盘分送起司,很难令人食指大动。
不过,厂商在食品包装上的确下了很多工夫,让你对口味产生期待。这些包装的影响力会持续到你品尝时,美化你对口味和质量的认知。
较为暗沉、浓郁的颜色,在直觉及后天习得连结上都代表较浓郁的风味。用浓缩果汁调配饮料,若是其中一杯颜色较深,你会知道这杯果汁的味道较浓。我们会把后天习得的多感官连结投射在食物的包装上。有研究显示,当面前出现黄色、蓝色和红色三罐不同颜色的咖啡时,所有受试者都预期蓝罐咖啡的味道最淡,黄罐中等,红罐咖啡则最香醇浓郁。
(由pixabay供图)
同样的策略也适用先前说过的健康食品,人们不愿意购买从低卡食物到无酒精啤酒等「低负担」食品的原因之一,是因为认为这些东西吃起来比正常、有酒精的版本平淡无味,但是如果低负担食品用大胆鲜艳的颜色包装,就算少糖,消费者也会相信风味不打折。况且正如早餐要用红色马克杯喝咖啡的道理,鲜艳颜色也会强化感受到的味道,变得更醇厚浓郁。
味道浓淡会连结到颜色深浅和其他的感官习得连结。以触觉来说,重量会增加我们对味道浓度的预期,也会提升实际进食时的味道。在包装下方印上食物图片和味道描述,有提升风味的效果;放在包装上方则会让食物显得清爽健康。液体流动、四溅的画面让饮料喝起来更鲜美,这就是为什么鲜奶和乳制品的包装下方常有牛奶倒入杯中的图案。在我们品尝之前,就已经触发对味道的期待;如果吃起来符合预期,你会觉得更好吃,也愿意花更多钱购买这份美味。
◆听觉:缓慢音乐让人在卖场逛更久
超市里背景音乐的重要性早已为人所知,较慢的音乐会让顾客移动速度放缓,犹豫时间拉长,购买数量增加。有家超市曾把背景音乐的节拍从每分钟九十四拍降到七十拍,结果顾客停留的时间多了一五%,销量也上升四○%。
目前已经有些有趣的研究,探讨不同种类音乐对购物行为的影响。一家位于德州的酒品专卖店先播放古典音乐一周,接着播放流行音乐一周。播放古典音乐时,每位顾客的平均花费增加四○%,因为古典音乐带来的情感和联想,会让我们感受到品味,并做出更优雅的选择。在酒品专卖店里,这种情绪会反应在顾客的购买决定上。
回到超市,另外一项研究想知道,人在听到不同国家音乐时会做出什么选择。一周内,某家特易购(Tesco)的葡萄酒区播放典型的法式歌曲,下一周则播放传统德国铜管音乐。假定通常法国葡萄酒的销量是德国的四倍,比例是四比一;播放法式歌曲那周,法国葡萄酒的销售比例提高到八比一,但是播放德国音乐那周情况逆转,德国葡萄酒销量变成法国葡萄酒的两倍左右。顾客在挑选时,受到正在播放音乐的隐约暗示所诱导。最有趣的是,在结账后询问手拿德国黑皮诺葡萄酒的顾客是否听见音乐,只有二%承认自己受到音乐影响,其余九八%不只表示没有注意到音乐,还坚决否认其中的关联,他们说:「我晚餐要吃醋焖牛肉,就是要来买黑皮诺搭配。」但数据否定了这种说法。
你离成功,只差一套经营战略!
许多人在直面竞争对手时,
第一反应往往是「我要打败他!」
但是,这只会让你过度专注于竞争当中,
忽略了应该从「改变」自己或公司做起。
强大自己,才是胜过他人的不二法门!
恪守买家好、卖家好、社会好三赢原则,
运用「营销」与「创新」的力量,
帮助弱小企业从战略上逆转竞争劣势,
激发个人和团体造福社会的潜力。
支持他们,是我们的使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