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丽存乎于观者的脑海:品牌如何进驻内心

作者:达瑞‧韦伯 载于 2021/9/13 10:52:22

「人对世界的感知是一种与现实平行的幻想。」──克里斯・弗里斯(ChrisFrith)

大脑,绝对是现今科学领域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处女地之一!尽管人类已经突飞猛进,对于大脑的基本处理模式和功能有了不少认识,但所知仍然很有限。有些哲学家主张,人类的大脑根本没办法摸透大脑的底细(大脑怎么可能搞懂自己?),但我相信在未来数十年间,人类会继续努力,设法破解这个复杂到极致、令人肃然起敬的器官;同时我也认为,我们掌握到的大脑知识会逐渐影响到许多生活层面,包括教育、经济到法律,还有营销。

用显微镜瞄一下吧

试试看,把双手握拳后在你的面前并拢(或许你得先把这本书放下,慢慢来,我会等你)。这两个拳头加在一起约莫就是大脑的大小。没错,就是你看到的样子,并拢的两个拳头甚至跟我们的大脑一样有左右之分。

(由pixabay供图)

这小小的空间里,囊括了所有跟你这个人有关的一切。它就是你,它有你对世界的感知,你的行动、呼吸和感觉都与它脱不了干系。你学过、体验过的每一件事,凡此种种,全都存在这三磅重、跟普通花椰菜差不多大的一小团肉里。

这个肉团含有各种脑细胞,主要是神经元以及名为神经胶细胞(glialcell)的支撑结构。虽然神经元的数量远不及神经胶细胞,不过实际上发挥作用的是神经元,所以我们先来认识它。

单一个神经元看起来有点像一棵迷你的小树,它有长长的主干和许多延伸而出的分枝。人脑里有许多神经元,最新估计的数字是860亿至1000亿个左右,快要接近我们银河系一半星星的数量,这样打比方想必让你更有概念。但你绝对想不到,这只是开头而已。

神经元与邻近神经元连接的交会点称为突触(synapse),而这些连接点的数目会变得庞大无比,多到令人难以想象。

这1000亿个神经元可以分别和其他神经元建立数千个突触。假设每个神经元有1000个突触(这是保守估计,有不少神经元的连接点超过1万个),那么860亿乘以1000会得出很多个零;事实上10的后面会有14个零。不少估算结果都指出,人脑的突触链接平均为数百兆,甚至有多达1000兆个独一无二的连结点。1000兆!

这么大的数目实在难以揣摩,这也是新闻记者经常使用比喻来形容的缘故,譬如讲到距离就用有多少个美式足球场来打比方,或是某样东西可以绕行地球几次等等。所以我们现在也来依样画葫芦,再次以银河系为例。天文学家估计我们的银河系大概有4000亿颗星,如果单以大脑皮质(就是大脑的最外层)来说,这个部位的突触连结数就比1500个银河系的星星还多。事实上,光是一立方公分的大脑含有的连结已经比我们银河系的星星还多,神经元「线路」在大脑里的总长度据估有数百万英里。

有些估算值显示,突触链接量换算下来约为1兆至100兆字节的计算机数据,对照之下,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内容则约有10兆字节的数据。

好啦好啦,想必你已经明白,大脑中的链接数和信息处理量庞大得不可思议。

我之所以要强调这种壮观浩瀚,是因为这庞大的连结阵仗正是大脑产生魔法的所在。虽然我们还不确定,不过有一个主要理论指出,人的意识经验便是源自于庞大的神经元连结。这些单细胞在巨大的网络中启动和关闭彼此,而这种作用似乎带动了人的学习、记忆及意识思考,就跟计算机将成串的1和0转变成复杂的软件程序所用的程序很类似。非常奇妙,对吧?

承现峻博士(Dr.SebastianSeung)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,是十分杰出的电脑神经科学教授,他发明了「连结体」(connectome)一词,用来说明这一连串的神经元网络如何造就个人的独特性。套句他的话:「我就是我的连结体。」意思是指,你所有的记忆和造就你这个人的一切,全都化成一笔笔信息内嵌在你的连结体里面。他认为人的基因组或许决定了生理属性,譬如眼睛的颜色,甚至是个性特质,但造就每个人独特性的生物基础却存在于连结体。

目前有好几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绘制出连结体,就像目前所绘制的基因体一样。想想看,他们必须针对每个神经元和突触,逐一标绘出数千兆个连结,这是多么庞大的工程。但假如研究人员成功了,我们就能从绘制出来的图谱看到人类的个性、记忆、智力与精神失常在内部运作的情形。这份图谱甚至预示科幻小说般的未来——也许我们有朝一日可以把意识「上传」到计算机。

另外还要特别留意的是,链接体并不是静态、固定的东西。它有活性,会呼吸,有动态活动。人的经验会改变自身的连结体,也就是说,连结体会随着人的年岁增长与学习而改变,甚至连思考也会改变它。这种强化及重组神经元连结的过程,其实就是所谓的学习。

心理学概论的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「神经元火力齐开,彼此串连」这句名言。意思是说,若是经常重复特定的动作或想法,其神经元连结会变得更强,使动作做起来更驾轻就熟——学习与记忆的生物基础似乎就在于此。这也正是反复练习便可熟能生巧、不练则生疏的道理所在。换句话说,那就好像在锻炼肌肉一样。

大脑的构造以生存为诉求,不是为了去沃尔玛购物

大脑的作用是什么?人类究竟为什么要有大脑?

各位或许会想,我们用大脑来思考、推理和感觉。这是大脑对现今人类的用途,而这些用途在很久以前似乎演化成求生能力(合作狩猎、社交技巧、探知危险事物、预先计划等等),帮助了我们的老祖先在险恶的世界里披荆斩棘。但从动物界的角度来看,大脑似乎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演化,那就是「移动」。

只有会动的动物才有大脑。以不起眼(还被取了个不雅之名)的海鞘(seasquirt)为例,这种水生动物刚出生时长得像蝌蚪,是一种会游来游去的生物,一旦它找到适合的地方,就会附在上面,终其一生都固着在那里,接着再把自己的大脑和脊髓给消化掉,因为它再也不需要这两样器官。

诚如神经学家丹尼尔・沃伯特(DanielWolpert)所说:「搞懂整个大脑,就能了解移动是怎么回事。」他认为大脑会有记忆、认知、感觉处理等功能,全都是为了「移动」这个特殊的理由。我们现在之所以可以用大脑从事任何奇妙的活动,最初都是为了让人类得以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某件事而演化出来的。

(由pixabay供图)

人类大脑为了一个特定用途而存在——让我们动起来。然而人类眼下在使用这亘古久远的机制时,其目的已迥异于演化意图。

这意味着不能分开看待大脑和身体、把大脑视为独立单位。大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,都与身体密不可分。我们整个人是以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运作。

这也表示,我们在现今的世界里所做的大多数事情,无论是阅读、开车、算术、选购品牌和产品,其实就是用各种方式让人类老祖先的神经机制有了新用途,让我们能做到该机制并没有打算要做的事情。

举例而言,我们人类是出了名地不善于统计,对于涉及很多数字的事情,人类的判断力或感觉通常很弱。所以纵使在统计数字上,开车的危险性高出许多,但我们通常会怕搭飞机,却不是怕开车。再者,人一到了赌场就容易被「赌徒谬误」(gambler’sfallacy)牵着鼻子走,理所当然地以为在前五把拿到一手烂牌之后,下一把肯定会有好运(明明现在手中这副牌和上一把完全没关系)。我们为什么喜欢做漂漂亮亮的图表,不爱去分析数字一大堆的电子表格,原因也在此。把电子表格中的数字全部放入图表,我们马上一目了然,这是因为图表符合大脑的演化之道。

人多半处于无意识状态

上述的演化角度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脑为何以这种方式运作,同时也显示出,在大脑所做的事情当中,人的意识经验,包括视觉、感觉、我们在这天地之间的生活,其实只是其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而已。

想想看,大脑时时刻刻都在执行数不清的活动,好让你活着。好比此时此刻,它正在维持你的呼吸、平衡和挺立、心跳,监视你周遭的世界,建立和修复组织,歼灭疾病,林林总总。大脑信不过由我来追踪这一切,谁怪得了它?我也信不过自己。

演化把人的身体设计成可以尽可能自动执行所有事情。孕妇甚至不需要任何蓝图或使用说明,就可以创造出新生命,因为她的身体可以自动执行一切。

因此,从某方面来说,人类在多数情况下属于无意识的生物。生活在这世间的我们,自认全盘掌握了自身和所作所为,但其中又有多少是大脑制造的错觉?我们以为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经验就是一切,但差得可远了。这些经验所呈现出来的故事,其实会误导我们。

人对于现实的意识经验是有很多漏洞的,这是心智为了让我们得以保持运作而创造的错觉。我们或许自认很了解自身的感知、注意力、记忆、情感和决策是如何运作的,也表现出该有的样子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
我们自以为有意识地掌控了自己的行动,但这是大脑在误导我们。真正驱策我们的,其实是那些远超过我们所能理解的无意识和不理性因子。

你离成功,只差一套经营战略!

许多人在直面竞争对手时,

第一反应往往是「我要打败他!」

但是,这只会让你过度专注于竞争当中,

忽略了应该从「改变」自己或公司做起。

强大自己,才是胜过他人的不二法门!

恪守买家好卖家好社会好三赢原则,

运用「营销」与「创新」的力量,

帮助弱小企业从战略上逆转竞争劣势,

激发个人和团体造福社会的潜力。

支持他们,是我们的使命!

  • 兰切斯特 (成都) 企业管理咨询公司
  • 成都武侯区,武青南路 6号
  • 南京栖霞区,兴智科技园A座
  • 182 1555 30**
扫一扫,加微信